怎么没教育!只不过“这么胡子苍白了,又作了官的一个大儿子”,难道能像贾政对宝玉一样,一言不合就板子伺候?难道能像王夫人对宝玉一样,“掰着口儿劝一阵,说一阵,气的骂一阵,哭一阵”?难道能像宝钗对宝玉一样,见缝就插:“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,学什么有个不成的?”
在贾赦小时候,贾母当然也劝过、骂过、打过、哭过。可是一样的手段用在不一样的人身上,效果也会大相径庭。远的不用说,就说贾赦贾政兄弟,年纪相差又不是很大,经历也大致相同,一样有早逝的爹、睿智的妈,怎么性格就完全不一样了?
到了现在,贾赦已经老了,贾母和他在空间距离上也不免疏远了不少。古代嘛,母亲和成年儿子见面的时间,远比不上婆媳。可是凤姐曾转述过:“平日说起闲话来,老太太常说,老爷如今上了年纪,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,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,没的耽误了人家。放着身子不保养,官儿也不好生作去,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”。想想这个话,是贾母故意说给别人听,拆贾赦的台、扫贾赦的面子吗?还不是希望把这话传到贾赦耳朵里,让他有所警醒?这也就是曲线教育儿子了。
至于给贾赦钱,让他买女人,那是赌气,绝不是鼓励。事情起因是贾赦通过种种手段,瞒着贾母,威逼鸳鸯,要娶她为妾。别人只骂贾赦好色不要脸,贾母却一眼看穿了事情本质:“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,他们还来算计!”“有好东西也来要,有好人也要,剩了这么个毛丫头,见我待他好了,你们自然气不过,弄开了他,好摆弄我!”虽然这话是对着当时在场的王夫人说的,其实骂的是所有晚辈,当然最主要是在骂贾赦。
贾母一眼看穿了贾赦“算计”的心思。虽然接受了探春“小婶如何知道”的反驳,区别对待,缩小打击范围;也接受了王熙凤“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”的劝解,在表面上认可贾赦只是好色,犯的是风流小错,而不是忤逆大罪。可是,老太太心里是门儿清的。
所以,当别人都退下,只剩了邢夫人时,老太太把话说清楚了:“他要什么人,我这里有钱,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,就这个丫头不能。”儿大不由娘,我拦不住你好色,却不能被你“算计”了去!
贾赦讨鸳鸯的真实目的,当然不是为了鸳鸯这个姿色并非特别出众的女孩子,而是看中她在贾母身边的特殊地位。说白了,就是为了“算计”贾母。可是事情走到这一步,脸都撕破了,目的却没达到,他也只好花几百两银子买个女孩子来收房(没敢真要贾母的钱,贾母也不会真给他钱),证明自己的风流好色了。
不然怎么办?“我就要鸳鸯,鸳鸯不来,我也不娶别人”,那不是更把“算计”公开化了吗?
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